首 页 教育随想 理论实践 比较教育 读史/札记

理论与实践   

大 道 至 简
小议“三维目标”与“核心素养”

原创:应学俊

小议“三维目标”与“核心素养”

有老师说,课程改革已经从教学目标“三个维度”的探讨和实践跃升到“核心素养”目标课题研究了。

可还一些老师却抱怨:一次次培训、一场场报告,听时激动人心,深得吾心,但一到实践中还是觉得云遮雾罩,不知所之,不晓得该怎么搞教学了——蒙圈儿。说实话,作为爱好和职业习惯,笔者退休后长期关注和研究教育,也感觉有点……说不上来的味道。

一.  别被“核心素养”弄蒙或吓着了

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绪培教授曾对“核心素养”有比较简明的概括:核心素养是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的,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深化。核心素养包括了能力、品格,更具 “立德树人”育人目标的整体化(大意)。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崔允漷教授也说:核心素养“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升级”。

如此而已。

既然“核心素养”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,可有不少老师却自叹连“三维目标”(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)还没怎么整明白,还没能很好地落实于教学实践——诚如是,在这样的情况下,再推出高一层次的“核心素养”问题,是否如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?难怪“核心素养”课题研究和推广至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了。

“核心素养”研讨会会场

所以,如上所述,真要研究“核心素养”问题,还是首先得把三维目标整明白,切实转变教学观念,扎实落实于教学,革新教学方法。这才是求真求实的态度。正如要做除法题,必须先学会加减法和乘法一样。

二.  三维目标中并不缺“核心素养”基因

其实,三维目标中原本并不缺“核心素养”基因和要素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理解、落实和应用问题——“知识与能力”目标比较明确,相对容易制订,评价也不太难,落实比较扎实;而另外两个维度“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在实践中则相对弱化、虚化。这是现实。

出现上述现象,固然与教师在教研和教学实践中学习、理解、运用是否扎实有关,而更重要的原因是,社会系统层面的某些“刚性因素”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(教育是社会巨系统中的子系统,它虽有自身专业性和独立性,但毕竟受制于母系统)——

社会用人机制一味追求高学历乃至名校学历,客观存在学历歧视,用人忽视实践能力考查和选拔,直接导致社会人才观和教育价值观的扭曲;高中尚未普及,使得中考也早早进入了升学选拔的角逐,等等——这些,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对学校、教师的评价与客观导向,也必然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实践。看看某些毕业班教室里的“励志”标语吧,看看每年考试季以后社会上对考入名校升学率的追捧吧,一切都再明了不过了。君不见,在全校性的某些实践活动或学生文化、汇演之类,初中毕业班在整整一学年都能获“特权”豁免参加。更不用说高中。这时他们的目标是“几个维度”?天知道。

所以,两年前《人民日报》曾转发“南都评论”一篇文章,末尾可谓画龙点睛:“要治教育的病,却不只是教育领域要吃药”。

以下所引图片绝不是炒老旧闻,大多为教育部2014年发布《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》以后所见,网络上比比皆是,这里仅挂一漏万摘取几张,每一张图片皆富含大量信息蕴含:

-- 左右滑动,浏览6福图 可点击看大图 --

网络上中考“喜报”也是铺天盖地,选其一如下——这就是对教育的“刚性”导引和制约,除了考分,除了追求升学“示范高中、重点高中”,“核心素养”理念到这里虽不敢说荡然无存,但还剩几何?有的“喜报”连千百年前的“状元、榜眼、探花”都用上了,使人恍若隔世,怀疑这还是不是21世纪的中华大地……

中考喜报

所以,如果没有社会系统层面相关配套的制度、立法改革,面对这样的社会“刚性”需求和客观存在的扭曲的人才观、教育价值观和评价标准,再美好的高大上教育理念,也只能是纸上谈兵。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本该如此,更不意味着必将一直如此,只能“一声叹息”。有识之士依然在夹缝中抗争并有所成就。

实践证明:教师固然需要不断虚心学习与时俱进,但真正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,无须被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新理念、新目标、新概念弄得发懵,更无须盲目跟风,而应慎思笃行。

倘尚无完美方案,目前,先扎扎实实地理解和实践三维目标精神内涵,避免虚化、弱化“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”目标维度,就足以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取得本质性的改变,学生的素养必不同于一般——因为三维目标中原本并不缺“核心素养”基因和要素。教师倘若真能“只管耕耘,不计功利”,做到求真求实,咬定青山不放松,自信而不自满,成为一所学校教师中的佼佼者或地区业界翘楚也完全可能。

三.  大道至简 · 要言不烦

“核心素养”概念和理论的提出,不仅基于中共18大关于把“立德树人”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,而且立足世界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大背景,我国教育决定着重聚焦课程改革的深化来落实此项任务。这无疑值得称道。

故,“核心素养”理念肯定高大上、高大全!看,“3方面6素养18个基本要点”、立德树人——可谓完美自洽,绝无问题。

但老子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大道至简”—— 是说至高的原理、方法或规律,其实应该是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(当然内涵是丰富的)

的确如此!我们为人做事,智慧的方法就是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。当面向广大教师把“核心素养”的解读弄成“ABCDE、甲乙丙丁戊、12345……”时,或者硬把某些要素换一个说法,看似完美无异议,但效果却可能使人云山雾罩、头晕目眩,甚至不知所云。

“核心素养”3方面6要素18个基本要点

其实,上面说到张绪培、崔允漷教授的概括,倒真可谓要言不烦,因而更易入心,更易领会。

试想,张绪培所言“核心素养包括了能力、品格”—— 若“衍化至繁”,即便专家不去解读,我们也可基本得其要义:学校培养的学生应有怎样的“能力”?应有怎样的“品格”?稍有经验的老师“衍化”之还须太费脑筋吗?

反之,若暂且不论“核心素养”问题,学校、教师若真正领会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核心理念,并系统、有效、认真落实之,不使第二三个维度的目标虚化、弱化,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,培养出的学生其能力、品格,能与时代所需要的“核心素养”差距很大吗?

我们能否求真、求实,“大道至简”?

四. 理论“接地气”· 土壤与阳光

“理论是灰色的,而生活之树常青”(歌德诗剧《浮士德》)。列宁也曾引用过此句。这并不是对理论的贬低,而是说任何理论都源于生活实践,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。

我国教育理论探索一直锲而不舍,教育一直在“改革”中,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也不能说没有进步和改变。但是,应试教育——减负;素质教育——减负;课改、三维目标——减负;核心素养——减负,禁校外学科培训机构……为何周而复始、循环往复以致无解?减负为何比“抗战”还难?个中缘由还须重复赘述吗?

故,美好的理论如种子——大道至简也好,衍化至繁也罢,它必须落土生根“接地气”。如果没有合适的土壤和阳光雨露,种子只能是种子——即便强使落地发芽,也难以继续生长,更甭想它能开花结果

还是那句话:“要治教育的病,却不只是教育领域要吃药”。倘若没有相对合适的“土壤和阳光”,真教育唯有在夹缝中负重前行。

2021.08.30.   



 最近推荐

Recently Recommended

1.【杂 感】今天才明白……

乌克兰的今天E国冒天下之大不韪,悍然大举入侵主权国家W国!可曾经饱尝被侵略之苦的C国却为侵略者站台辩护,于是我们终于明白…


2.【杂 感】说说胡锡进所说之“大多数人”

胡锡进胡锡进说:“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支持动态清零,这个事实需要得到尊重,今天的上海除了为清零而奋斗,别无选择”…


3.【随 想】“全球化”的困境:鸡同鸭讲

“全球化”的困境:鸡同鸭讲近些年来,世界的变化使笔者对“全球化”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存疑虑。2022年3月,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悍然入侵...


4.【阅读札记】马克思恩格斯:论俄国的扩张

马克思、恩格斯有人赞俄罗斯是“战斗民族”,有人说俄罗斯一贯领土扩张野心昭然,且军纪极差……哦,看看“老祖宗”咋说的吧


5. 历史扫描:武力侵占并吞的结果

彼得大帝的战争谁的拳头够大够硬谁就拥有主宰权、话语权——这样的丛林法则,至今依然有许多人深信。然而, 历史却告诉我们并非如此...


6. 【杂感】当你试着闭上眼回忆过去的“春晚”…

当你试着闭上眼回忆过去的“春晚”……倘若现在请你闭上眼回想过去的春晚(包括元旦晚会),你脑海中最先浮现出的会有些什么呢?为什么那些节目给当时和今天...


7. 【随笔】北英格兰:霍沃思荒野的呼唤...

霍沃思荒野的呼唤……来到英格兰霍沃思小镇,探访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——勃朗特三姊妹的故居,在旷野秋风中,再次想到《呼啸山庄》《简爱》...


8. 【阅读札记】拒绝“平庸之恶”

想起狄更斯的《双城记》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忠实执行者艾希曼在法庭上自辩,宣称自己仅仅是履行军人“服从命令之天职”甚至也合乎当时德国法律……


9. 【阅读随想】最好乎?最坏乎?想起《双城记》

想起狄更斯的《双城记》对于法国大革命,狄更斯为何发出“这是最好的时代,这是最坏的时代”以及“信仰、怀疑”等矛盾的议论?究竟最好乎,最坏乎?


Back Home (回“教育理论实践”栏目)

(本页浏览:人次)